|
|
|
煤電清潔轉型仍需出新招——燃煤電站生產運營管理第五十三屆年會觀察
煤電在能源轉型升級中如何找準定位,發揮兜底、支撐作用,實現清潔低碳發展?7月11日~12日,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2024年燃煤電站生產運營管理第五十三屆年會暨能效管理對標發布會(以下簡稱“2024煤電年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召開。與會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煤電機組技術世界領先
創新提升還有空間
目前,我國煤電機組發電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電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我國95%以上煤電機組實現了超低排放。全國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從2014年的319克/千瓦時下降至2023年的301.6克/千瓦時,火電機組技術領先世界。2023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4毫克/千瓦時、77毫克/千瓦時、125毫克/千瓦時,較2014年分別下降93.9%、94.8%、91.5%。
我國已在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設計、制造和運行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相關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23年底,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數量已超過170臺,總容量超過1.74億千瓦。不論是裝機數量還是總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首位。
“盡管我國煤電機組技術世界領先,但并不意味著技術上沒有提升空間。”在2024煤電年會上,中電聯黨委委員、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指出。
安洪光介紹,在我國新上馬的煤電機組中,一些關鍵指標還在提升。如大唐鄆城630攝氏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國家電力示范項目(2臺百萬千瓦機組)于2023年8月正式啟動,以再熱汽溫630攝氏度、發電熱效率突破50%為示范點。機組設計主蒸汽壓力35.5兆帕,設計熱耗6813千焦/千瓦時,發電煤耗245.74克/千瓦時,供電煤耗256.28克/千瓦時。另外,世界上參數最高、容量最大的66萬千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已全面轉入運行調試階段。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朱建國認為,未來煤電鍋爐將繼續向高參數(節能降耗)、煤電與新能源電力融合、煤炭與低碳燃料(如生物質)融合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煤電技術有可能突破常規技術的極限,使固體燃料像氣體燃料一樣燃燒。”朱建國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呂俊復認為,進一步發展材料等基礎工業,從煤電主機設備、系統布置等方面設計創新,仍然是高效燃煤發電技術發展的關鍵。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陳宗法認為,新的燃煤發電技術應以靈活、高效、清潔、低碳、智能為導向,提升煤電機組靈活調節能力、工控系統自主可控能力。
“三改聯動”穩步推進
配套政策仍需跟上
“三改聯動”是煤電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十四五”期間,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供熱改造規模力爭達到50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完成2億千瓦。
煤電企業擔當能源保供“主力軍”,加大存量機組“三改聯動”力度是必然選擇。
“三改”如何改?如何聯動?
國能寧夏靈武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武電廠”)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洪澤介紹了該企業“三改聯動”的成功實踐:在節能降碳改造方面,靈武電廠4臺機組改造后,能效、環保、可靠性等都處在全國前列;在供熱改造方面,依托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空冷火電機組,靈武電廠于2018年、2020年分別建成向銀川市區供熱的一、二期工程,接帶供熱面積超6500萬平方米,成為當時國內單體供熱面積最大的熱電聯產企業;在靈活性改造方面,靈武電廠開展了“飛輪儲能+火電聯合調頻”示范,在保障熱電聯供的基礎上耦合廠區光伏及儲能,助力了新能源電力的平穩供應。
靈武電廠是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的縮影。據中電聯發布的相關數據,2021~2023年我國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改造規模累計完成7.37億千瓦,其中靈活性和供熱改造完成率超過75%。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副總經理葉勇健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同時實現“三改”。“‘三改聯動’要打組合拳,采取一系列技術來實現。‘三改聯動’的目標機組是存量機組,機組情況不同,要‘一機一策’。”
當前,我國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煤電容量不足,部分機組頻繁深度調峰造成的問題凸顯,靈活性改造更為迫切。
“受機組型式和煤質條件限制,大批亞臨界、超臨界機組,甚至一部分超超臨界機組不能滿足深度調峰的需要,因此在調峰深度、負荷變化速度、啟動速度等方面受技術制約,深度偏離設計工況運行,安全風險和壽命損耗都顯著增加。這種狀況亟待扭轉。”安洪光表示。
葉勇健指出,為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機組負荷運行區間、變負荷、啟停及燃料等方面的靈活性非常重要。“節能降碳改造和供熱改造的‘經濟賬’清晰,而靈活性改造增加了發電企業成本,需要合理的政策、科學的規則,以市場引導為主,使資源配置效率更高。”
陳宗法表示,要繼續推進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應從根本上解決煤電企業生存難、改造難、發展難、保供難、轉型難的問題。“政策上到位、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升級改造才能落到實處。”
煤電健康發展
市場機制亟待完善
2023年,國內電煤供需整體趨于平衡,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率明顯提升,現貨價格總體回落。電煤中長期合同機制持續發揮保供“穩定器”作用,煤電行業整體實現扭虧、新增裝機止跌回升。
今年以來,在政策支撐、進口煤增加和煤炭電力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電煤市場現貨價格整體震蕩回落,振幅較前幾年進一步收窄。
據中電聯初步統計,1~5月,統計口徑內燃煤電廠到廠標煤單價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00元/噸。同時,據中電聯調研,5月五大發電集團平均售電價格同比下降6.9%,降幅達到32.7元/千千瓦時,煤電出現新轉機。
陳宗法表示,這種轉機與扭虧是初步的、脆弱的、局部的,甚至是不確定的,仍需企業、市場、政府協同發力,從根本上解決。
為保證煤電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通知》,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據2024煤電年會透露,在容量電價實際執行中,煤電企業全額獲取容量電費還面臨諸多問題。如部分省份核算容量電價后,導致“電量電價+容量電價”超過基準價上浮20%限制,地方政府要求壓控電量電價;由于煤質、設備等導致出力受限以及未達最大申報出力上限被考核;跨省跨區送電煤電機組送受兩端容量電費分攤細則不確定,出現部分省份容量電費仍未結算等情況。
安洪光建議,應進一步推動建立煤電健康發展的市場機制,協調煤價與電價關系,合理疏導煤電燃料成本。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進一步規范煤電容量電價政策執行和電費結算,保障煤電容量電費及時發放到位,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積極探討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進一步完善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市場機制建設,建立兩個市場的協調耦合機制。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火力發電分會(電機工程學會)
- 火力發電分會(中電聯)
- 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
-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山東黃臺火力發電廠
- 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
-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 園通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株洲華銀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西漳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湖北華電黃石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龍江華電佳木斯發電有限公司
- 陜西蒲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福建華電永安發電有限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華電國際鄒縣火力發電廠
- 中山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山西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國電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新能泰山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東陽光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揚州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太倉港協鑫發電有限公司
- 甘肅電投張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發電廠
- 國電豐城發電有限公司
- 國電靖遠發電有限公司
- 靖遠第二發電有限公司
- 國華綏中發電有限公司
- 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云南華電巡檢司發電有限公司
- 云南華電昆明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黃島發電廠
- 國投北部灣發電有限公司
- 西北發電集團
版權所有©火力發電網 運營:北京大成風華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303347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12478 本網站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