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月12~14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會在京舉辦。年會圍繞“求實奮進九十載,創新電靚新時代”主題,設置了開幕式、主旨報告、院士專家論壇、主題活動、專題活動等30項學術活動。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此次年會上專家學者和各方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電網技術創新如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發電領域在綠色低碳轉型中面臨哪些挑戰?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如何?……在10月13日的主旨報告會、院士專家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電力科技創新等進行了多角度探討。
大力發展新能源,為推進能源革命貢獻智慧和力量
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發展實現新跨越。今年1~8月,全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8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6.5%,同比增長20.1%。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能源電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以“新型電力系統與新一代燃煤發電技術”為主題,分享了對能源轉型背景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看法。他認為,大力發展新能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施再電氣化是推進能源革命的重要內涵。
“我國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在哪里?我覺得主要是在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認為,新能源發電單體容量小、數量多,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能提高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精度,利用電力電子設備控制能力強、控制速度快的優勢,就能將挑戰轉化為技術創新的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凌文圍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具體要求,深入剖析了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世界各國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的主要舉措,并分享了我國能源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與取得的成果。他提出,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
“隨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新型電力系統‘雙高’特征日益凸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級顧問郭劍波認為,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超預期發展、新能源極高占比場景加速到來,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體系亟須重構。科技創新是破解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新型電力系統行穩致遠的迫切需求。
凝聚各方力量,以技術融合創新應對機遇與挑戰
主旨報告會和論壇上,不少專家學者表示,能源電力需求增長迅猛、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電力行業碳減排壓力持續加大等一系列新形勢,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院長)郭強認為,應對上述挑戰,需要加大系統技術的研究,以系統技術來引導裝備技術創新,進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系統推進、久久為功。
“技術創新是未來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馬名杰認為,我國經濟正處于追趕中邁向前沿的進程中,技術來源和動力正在發生重大轉變。他強調,科技創新從來不獨立存在,它一定要配合組織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才能夠真正實現落地。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AI)的興起和普及,越來越多能源電力行業人士把目光投向“AI+能源電力”。多位專家學者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大有可為。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康重慶教授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亟待深入研究。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咨詢委員會委員,他正在組織清華大學電機系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共同研究關于新型電力系統中人工智能技術的課題,期望人工智能未來能在電力能源轉型中充分發揮作用。
歐洲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系主任金耀初表示,人工智能應該更全面、深入地向生物智能、自然智能學習。而人工智能在過程工業和制造業中的應用,將特別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隱私保護能力。
加快探索實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更多方案
隨著大量新型主體接入,電力系統可控對象從以源為主擴展到源網荷儲各環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過程,更需要源網荷儲各環節統籌推進,各方面協同配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認為,儲能技術是可再生新能源利用的關鍵,其中氫儲能技術格外值得關注:“氫賦能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統,將深度改變能源結構,為未來的分布式數據中心、高速通信站點提供零碳能源,實現以綠色、分布、市場為標志的能源革命。”
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下,“積極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成為與會專家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彭蘇萍主張利用氨和甲醇等氫載體,推動我國氫能產業向更廣闊的應用領域拓展,這不僅有助于實現低碳目標,也能為氫能的多樣化利用鋪平道路。同時,氫能作為融合劑,可以調節和整合不同領域的技術進步,包括電解槽技術的創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燃料電池技術的廣泛應用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認為,構網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重要發展方向,可以為“沙戈荒”大基地等地的電網或純新能源局部電網提供更好的安全穩定支撐,未來也將在受端電網等更多場景發揮作用。
“電力系統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存儲和交換的系統。特別是在能量平衡上,電源側和負荷側兩者缺一不可。”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郭琦認為,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應加快推進需求側響應能力建設,研究源荷互動,甚至是源隨荷動的技術和相應機制的建設,切實提升電力負荷側靈活調節能力,保障能源電力安全。
本次年會舉辦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成立90周年歷史展、中國電力科技人物展、中國電力科技成果展以及電力行業領軍企業和先進技術成果展。展覽由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策劃設計和搭建。英大傳媒集團還承擔了本次年會及平行論壇的會務協調組織、技術運維、現場解說,以及年會論文集、專刊和活動圖書資料的出版支撐工作,全方位宣傳展示學會歷史、電力科技人物和行業科技成果。與會專家學者代表在參觀展覽后紛紛表示,電力科技工作者要聚焦能源電力關鍵領域重大需求,為推動我國電力科技進步和電力工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實現“雙碳”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電力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涉及能源生產、供應、消費等各方面,需要不斷凝聚各方創新力量,更好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火力發電分會(電機工程學會)
- 火力發電分會(中電聯)
- 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
-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山東黃臺火力發電廠
- 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
-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 園通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株洲華銀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西漳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湖北華電黃石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龍江華電佳木斯發電有限公司
- 陜西蒲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福建華電永安發電有限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華電國際鄒縣火力發電廠
- 中山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山西陽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國電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新能泰山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東陽光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揚州火力發電有限公司
- 太倉港協鑫發電有限公司
- 甘肅電投張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發電廠
- 國電豐城發電有限公司
- 國電靖遠發電有限公司
- 靖遠第二發電有限公司
- 國華綏中發電有限公司
- 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開封火力發電廠
- 云南華電巡檢司發電有限公司
- 云南華電昆明發電有限公司
- 國投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黃島發電廠
- 國投北部灣發電有限公司
- 西北發電集團
版權所有©火力發電網 運營:北京大成風華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303347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12478 本網站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使用